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质量文化 >> 正文

质量文化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欢迎您!

发布时间:2024-06-25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前身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89年,1998年成立建筑系,2006年成立建筑学院,2019年更名为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学院现有历史建筑保护及其修复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建筑学专业硕士点和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及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均已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2012年建筑学入选福建省重点学科;2018年,建筑学学科群列入福建省一流学科(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在国家“双万计划”建设中,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风景园林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E8AD1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旗山校区楼外观照片

学院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平台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拥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形成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近7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达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到61%,教师中现有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福建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福建省外专百人、福建省教学名师等各类省级以上人才10余人,多名教授获得中国建筑教育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等奖项。近年来,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青年教师在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国赛二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福建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

9303F


     

中庭银杏

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院秉承“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国际化”专业培养主旨,围绕“立足东南,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办学目标,响应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服务城乡建设领域需求的区域性领军型拔尖人才。学院在校本科生近700名,研究生200余名。近五年来,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特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省赛银奖1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国赛1金1银,省赛金奖2项、银奖3项;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总数逾百项。

建筑学

专业特色

建筑学专业创办于1989年,2010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2012年列为福建省重点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属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个领域,以其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结合的双重特性而区别于其它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立足国家建设的重大需求,依托丰富多元的福建地域建筑资源,面向学科前沿寻找发展新的增长点,采取“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以建筑创作为基础的建筑设计理论与创作方法体系。建筑学专业以建筑设计系列课为专业核心,开设理论、实践、美术系列课程,形成创新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培养特色。

学制五年,完成学业后授予“建筑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建筑学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需要,具有建筑类专业知识和规划设计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在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管理、教育科研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建筑遗产保护设计、室内设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等工作领域的区域性领军型拔尖人才。


学习生活

确立有效学习、铸造能力、储备潜力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鼓励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建筑学专业长期开展多形式、全方位、重实效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建立了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与美国、丹麦、意大利、日本等世界著名建筑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拓专业视野。引导学生紧抓专业学习、拓展课后学校生活兴趣,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undefined

“班班有歌声”合唱比赛

建筑测绘研习营

undefined

实体建构

undefined


模型制作

1733CD

福建地域建筑研究中心启动仪式

undefined

在意大利巴里大学学术交流


         

undefined

参加日本建筑学会组织的印度尼西亚的暑期调研

undefined

承办中国科学史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年会


升学成就

建筑学专业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本科生升学率近40%,其中八成以上进入建筑老八校等名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就业以大型设计企业和研究机构、高校为主,部分学生在行政管理部门或房地产企业就职,或在更广泛的设计领城进行自主创业。

undefined

毕业合影

城乡规划

专业特色

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3年,2013年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专业教育评估,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专业教育评估。城乡规划专业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应用性特征。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的基础理论、丰富的工程实践和导师制等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形成创新性、适应性和实践性的人才培养特色。核心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原理、城市建设史与规划史、城乡社会综合调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道路与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等。

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及城乡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具备扎实的规划设计理论基础与应用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文化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主要在规划编制单位、政府管理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乡村规划、政策咨询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的地域领军型拔尖人才。


学习生活

注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情怀、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紧抓专业学习、拓展课后学校生活兴趣,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undefined

迎新晚会

undefined

社会实践活动

undefined

课堂教学

undefined

教学评估

undefined

实习调研

undefined

实习调研

undefined

参加竞赛

undefined



国际学术研讨会

169E64

第三届新型城镇化主题辩论赛


就业方向

近年来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95%以上。主要就业方向:①规划设计单位(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城乡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景观园林设计院、市政设计院等),从事规划设计工作。②城市行政管理部门(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建设局、园林局、交通局等),从事管理工作。③房地产开发咨询单位,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④城乡规划教学和研究部门(高等院校、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⑤其他相关部门。

undefined

毕业生风采

风景园林

专业特色

风景园林专业创办于2011年,省级一流专业。风景园林学是研究人类居住的户外空间环境、协调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复合型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户外自然和人工境域,是综合考虑气候、地形、水系、植物、场地容积、视景、交通、构筑物和居所等因素在内的景观区域的规划、设计、建设、保护和管理。


本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与建筑学、城乡规划拥有共同的专业基础平台(一、二年级课程相同)。面向国土空间规划、自然人文资源保护利用及人居环境空间建设等国家战略方向,是研究景观空间环境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的综合性学科,涉及人文、环境、生态、技术、艺术和社会科学等领域。风景园林专业将纵向的“设计训练”体系与横向的“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体系、全面的“创新实践”平台有机结合,构建“理论+设计+实践”的培养体系与特色。本专业要求有初步美术基础和艺术兴趣。学制五年。


培养目标

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面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富有正确职业观念、自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感,兼备深厚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及本土意识,可持续发展素质高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可在政府管理部门、设计咨询部门、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景观规划设计、自然文化资源保护规划、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区域性风景园林领军型拔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学习生活

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鼓励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通过学工部和教学工作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紧抓专业学习、拓展课后学校生活兴趣,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


对外交流

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学术会议,建立国内外校际合作。以学院“百名教授讲坛”为平台,定期邀请风景园林领域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做主题学术报告。目前与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学、罗斯托克大学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其中与罗斯托克大学、哥本哈根大学已经签署院级合作备忘录,开展多次互访。


升学就业

国内外升学深造率较高,主要为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伦敦大学、米兰理工、密西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包括政府部门、各类规划设计研究院、企业等单位从事规划编制与设计创作、景观治理与政策法规、资源评价与生态服务、文旅策划与项目开发等工作,实现高质量就业。

undefined

师生交流

undefined

课堂学习

undefined

项目考察

undefined

实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