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福大建院“问渠五夫,振兴故里”实践队赴武夷山五夫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1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响应乡村振兴战略。7月12日至7月16日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实践队赴武夷山五夫镇开展以“传承中华朱子文化,助力美丽五夫建设”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指导教师彭鸿绪副教授全程参与带队。


启程:问渠五夫,重走朱子之路

7月12日,为响应南平团市委号召,实践队成员在五夫农业站刘涵旺站长与彭鸿绪老师的共同带领下,以“青春传承中华文脉,朱子故里的‘大思政课’”为主题,解锁朱子故里“大思政课”路线:兴贤古街(兴贤书院-刘氏家祠-朱子舍仓)-朱子手植古樟-朱子故居-紫阳楼-朱子雕像-朱文公庙,追寻朱子足迹。把“大思政课”搬进朱子故里,以历史田野和时代现场作为“第二课堂”,打造青年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践基地。


服务:志愿古镇,协办五夫荷花节

7月13日,第十三届中国五夫“荷花季”如约而至。在镇团委书记陈颖与彭老师的周密组织下,实践队员们齐聚一堂,围绕荷花节系列活动的各项细节展开深入的培训指导与细致的分工安排。

从活动方案的精心制定到现场执行的每一个细节,从文化展示的创意构思到游客互动体验的设计,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与策划。彭老师特别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共同助力举办荷花节。

随后,实践队在五夫农业站刘涵旺站长带领下,前往袁隆平杂交水稻专家工作站交流学习。袁隆平水稻科普馆内,稻作历史标本与插画诉说农耕文明。尾厅“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字句前,彭老师与队员们交流科研精神的时代意义,远眺再生稻高产展示区的成片稻田,师生共悟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力量。


深入:寻芳五夫,探寻朱子文化

7月14日,在彭老师和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深入学习朱子文化,先后探访了朱子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万亩荷塘、兴贤古街、紫阳楼、朱子雕像广场等文化古迹,体验现代数字化文化传播设施,并在此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学习传承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性。


实践:专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7月14日下午,实践队前往朱子文化公司深入了解五夫镇作为“朱子故里”在文化、旅游、农业、教育等多方面的整体发展规划,并与相关工作人员共同探讨朱子文化研学课程、朱子文化节、荷花节等文化活动的规划与实施情况。

在彭鸿绪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员结合建筑、景观、规划相关专业知识,尝试参与“万亩荷塘书屋”规划设计,初步完成项目对接工作。并展开现场调研、测绘,集体开会讨论,进一步确定书屋规划设计方向。

7月15日,在彭老师带领下,实践队拜访武夷山九龙袍茶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红袍传统工艺制作基地,了解企业文化发展历程,体验茶叶传统工艺制作。并在党员带领下认真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学习毛泽东语录,弘扬红色精神,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总结:满载而归,展望振兴未来

从接续千年文脉的历史积淀中走来,向实现乡村振兴在地化与未来乡村高品质发展的愿景走去,“问渠五夫” 实践队始终以行动践行使命:常年通过互联网搭建数字桥梁不间断对接需求、提供线上服务,暑期则以集中服务模式与当地政府深化校地合作,用持续的校地协同为五夫发展注入活力;未来,实践队将继续坚守这份约定,在深耕合作中助力五夫文旅产业发展,更以这里为起点,向着推动乡村振兴的目标笃定前行,让青春力量始终与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同频共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一次对朱子文化的探寻,都是为了更好地赓续传承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教育赋能。千年五夫朱子梦,十载福大学子情。五夫实践队将不断发挥青年智慧与才能,为五夫镇注入青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