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 正文

学生活动

福大建院“访聚荔城古厝,学思践悟振兴路”实践队赴莆田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一)

发布时间:2025-01-21

为响应国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重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建保护和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组建“访聚荔城古厝,学思践悟振兴路”实践队,赴莆田市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1月19日,实践队来到此次实践的第一站:莆田市东阳村。东阳村是福建省传统村落,作为莆田有名的“进士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科举文化,保留着许多明清古建筑“德基祠”“御史第”“瑞庆祠”等,成为莆田市现存的科举文化的活化石,是研究古建筑保护及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是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新模式,实现专业赋能的重要窗口。

在实地调研之前,实践队与东阳村“乡村研习基地”对接,集中研读讨论《中国古代建筑史》等与古建保护相关书籍,为实地调研走访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同时,实践队提前与村干部线上对接联系,深入了解东阳村深厚的历史文化,为调研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东阳村村干部的引导下,实践队首先来到陈氏祖祠,探寻这座承载深厚家族记忆的古建筑。祖祠中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为核心的家风家训,传递着清贫坚守与读书传家的理念。在与村干部和村民的交流中,实践队深入挖掘廉政文化和进士文化的现代意义,并探讨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延续和发展这些精神内核。

随后,实践队跟随村干部来到玉湖书院,进一步感受东阳村深厚的乡土文化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队员们通过调研,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并致力于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东阳村保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包括官宅、民宅、古桥遗迹等。实践队成员充分发挥专业所长,根据测绘要求,利用红外测距仪、卷尺等专业设备对村内建筑进行逐点测量,记录建筑的平面位置、高度和形状等细节信息,将建筑现状完整地记录下来,形成详实的建筑档案,为后续的保护与修缮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撑。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福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乡村振兴智库首批“乡村研习基地”已在东阳村成立,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学生已在此开展相关座谈,为本次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访聚荔城古厝,学思践悟振兴路。此次赴莆田东阳的社会实践,队员们在实地调研与测绘中领悟多元文化。未来,将进一步结合专业特长助力古建保护与乡村振兴,厚植历史情怀与文化担当,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助力乡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