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正文

师资队伍

蔡宣皓

发布时间:2025-04-30


【基本资料】


蔡宣皓,同济大学工学博士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


福建省2024届教育科研类引进人才




研究方向: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风土建筑、聚落形态、建筑人类学


电子邮箱:caixuanhao2011@163.com




【教育经历】


2011.09-2015.0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工学学士


2015.09-2018.06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建筑学硕士


2018.09-2024.10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2024.10至今  福州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




【论文发表】


[1]蔡宣皓.横楼厅:闽东大厝平面形制演变中的仪式空间扩张[J].建筑学报,2020,(06):22-27.


[2]蔡宣皓.闽东大厝的建筑术语体系与空间观念研究——以清中晚期永泰县爱荆庄及仁和庄阄书中的建筑信息为例[J].建筑遗产,2019,(01):21-34.


[3]蔡宣皓.韩江流域复合式民居平面布局的二元结构——兼论华南民居平面类型的层级化认知[J].新建筑,2024,(01):136-142.


[4]林晓丹,蔡宣皓*.走向韩城“村寨分离”的历史现场——历史人类学视角的风土聚落空间形态研究[J].新建筑,2023,(05):96-102.




【科研项目】


参与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我国地域营造谱系的传承方式及其在当代风土建筑进化中的再生途径”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课题“我国城乡风土建筑谱系保护与再生中的基质传承方法研究”


[3]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东南沿海地区风土建筑空间与构造特征的本构模型与演变机制研究”


[4] 中国科学院咨询项目“我国乡建中的风土建筑谱系保护、传承与再生问题及对策”




【研究兴趣】


专攻东南中国风土建筑、聚落形态,在建筑史学的基础上运用历史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等跨学科方法与理论,从家庭制度、产权制度、社会组织形态、环境开发史等视角,探究风土建筑、风土聚落的历史演变与空间观念,进而为当下中国城乡历史建成环境的演替与再生寻找更具历史深度、社会广度的保护思路和营造策略。